
互聯網在進步,網絡炒作方式在升級。一些形而上學的老式炒作方式已經過時。在上面的基礎上巧妙改變,就會成為一種新的方式。營銷人員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學習、思考和創新,才能跟上前沿的步伐。
- 2021-01-22 01:05
中國臺灣省網北京1月21日電(、、李寧、曹帥兵、李、)美國新總統拜登在北京時間1月21日凌晨,也就是就職典禮開始前幾個小時正式就職。臺灣省媒體突然爆出一則新聞,稱臺灣所謂“駐美代表”肖美琴在最后一刻拿到出席儀式的“門票”,臺灣省“中央社”報道稱,這是自1979年美臺斷絕官方關系以來,臺灣省首次以所謂“外交使團”身份出席美國總統就職儀式。但中國臺灣省網采訪的涉臺學者指出,民進黨當局所指的“新突破”只是其在島內炒作的“大內宣”,是一種自我滿足和愧疚的表現。所謂“邀請”,不過是一張可以用錢買到的票;拜登政府目前不會因為臺海問題得罪中國大陸,也會嚴格遵守中美關系中美國的建立規模。
21日,臺灣所謂的“駐美代表處”在其網站上公布了肖美琴出席拜登就職典禮的新聞稿,其中稱:“(出席)充分展示了臺灣與美國的寶貴友誼,展示了我與美國新政府友好合作的堅實基礎。”并在華盛頓國會山前散發了肖美琴的照片。臺灣媒體隨后援引臺灣所謂內部人士的話說,肖美琴是第一次收到“國會就職典禮聯合委員會”的“正式邀請”,其他國會議員和外交使節可以帶一個親戚朋友來參加是“比較”(引自原報道)。
民進黨當局是否如臺灣「駐美代表處」及臺灣媒體引述內部人士所說,在與美國的關系上有「新突破」?其實我們可以從上述臺灣媒體的報道中窺見端倪。臺灣媒體稱,肖美琴通過“對比”其他外交使節參加拜登的就職儀式,并特意引用了“對比”一詞。答案不言而喻。所謂“比較”只是參考,代表并未被授予正式身份或資格。所以臺灣“駐美代表處”發布的消息和臺灣媒體的報道,明顯是前后矛盾、邏輯混亂、詭計多端的誤導性報道。
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省研究所教授朱松嶺告訴中國臺灣省。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的門票上有清晰的標記。“有錢就買。”蕭美琴通過各種途徑拿到門票,進入拜登的就職典禮。但這絕不是作為“外交使團”的正式參與。“兩者差別很大。”他強調,民進黨當局急于在島上宣傳所謂的“新突破”,只是想說,即使拜登上臺,“臺美關系”仍將一如既往地好,這是自我炒作,是自尊和內疚的表現,揭示了民進黨當局對拜登上臺后“臺美關系”的擔憂。如果關系如其所說的那么好,為什么會這樣炒作?
朱松齡認為,拜登上臺后,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挑戰,需要與中國大陸進行多方面的合作,他不會因為臺灣省問題而在這個時候激怒北京。與特朗普時代不同,拜登將在中美關系的大框架下解決兩岸關系,不會試探中國大陸的底線,在中美關系中嚴格遵守美國的建立規模。
最新動態
相關資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