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互聯網在進步,網絡炒作方式在升級。一些形而上學的老式炒作方式已經過時。在上面的基礎上巧妙改變,就會成為一種新的方式。營銷人員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學習、思考和創新,才能跟上前沿的步伐。
- 2021-01-21 14:18
原標題:搭建網絡“新舞臺”
今年年初,一個集戲劇和舞蹈于一體的節目《洪凈》被列入互聯網熱搜名單。
近年來,這種“戲劇+互聯網”的探索很多。比如網游《天涯岳明刀》開發的京劇主題版《曲云芳華》,不僅是不同藝術風格的融合,更是網絡上“票友”的華麗亮相。在網上京劇節目《舞臺上遇見你》中,京劇演員王佩瑜以脫口秀的形式向網民“講述”了這部歌劇。各種各樣的聽歌軟件,演繹名劇的直播視頻,展示技巧的“絕活”,“線上唱戲”APP等等,層出不窮。中國傳統戲曲的審美品格、藝術精神和文化內涵在傳播創新中煥發出新的魅力。
歌劇是一門活在舞臺上,活在觀眾心中的藝術。無論是經典作品的傳播,還是名家的誕生,有效的傳播都是不可或缺的。目前,中國互聯網普及率不斷提高,網民數量達到9.4億。中國傳統戲曲的繁榮和復興需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發展。互聯網在承擔藝術傳播、欣賞和交流作用的同時,也逐漸成為人們鞏固、拓展和提高藝術品味的橋梁。越來越多的戲曲愛好者活躍在網絡上,他們專注于表達觀眾對戲曲的態度和期望。建設一個基于互聯網的“新舞臺”,不是應對媒體變化的“權宜之計”,而是關乎戲曲傳承發展的“發展規劃”。
“歌劇+互聯網”不是削弱或取代歌劇的場景,而是通過“翻譯”使之更符合互聯網的“語法”。具體的方式有很多,比如在新的觀看空間和場景中重新詮釋歌劇的經典元素和精彩片段,或者將歌劇與其他藝術門類跨界融合,或者依靠現代媒體技術對歌劇藝術進行重新包裝。成功翻譯的關鍵不僅在于高超的翻譯技巧,還在于對原文的深刻理解。因此,創新戲曲傳播必須立足本體,保持邊界,符合戲曲的藝術特征和審美精神。否則,所謂的“創新”就成了無根之木,無源之水。
構建網絡“新舞臺”,是網絡思維與戲曲藝術規律交融下的深刻變革。要繼承戲曲的“舊味”,培養具有網絡欣賞習慣和審美心理的“新戲迷”。這就要求戲曲工作者敏銳地捕捉社會審美心理的新變化,既要警惕“信息繭房”帶來的狹隘視野,又要防止利益固化帶來的審美疲勞。通過一次又一次的“破圈”傳播的探索與實踐,可以為網絡時代的戲曲欣賞營造一個新的空間,為戲曲有效到達觀眾創造一個新的場景。
因此,需要仔細分析觀眾的需求,關注他們喜歡看什么劇,喜歡怎么看劇,為歌劇與當代觀眾的藝術興趣和審美偏好之間的有效聯系找到“港口”,激發觀眾接近歌劇的興趣,尤其是年輕人。然而,建立“港口”只是創新戲曲傳播的第一步。戲曲傳播的創新不能滿足于碎片化的呈現和熱點。如今,一些因戲曲傳播而造成的“破圈”值得贊揚和鼓勵,但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保持、延續和深化這種熱情,并將其轉化為推動戲曲創新和創作的不竭動力。這是觀賞與表演關系的重建,需要戲曲專業人士的加入和技術支持,也有賴于戲曲生態的良性發展。
當視頻平臺上的“美麗色彩”在線演唱轉化為對藝術本體特征和思想內涵的深刻理解時,古代戲曲才能真正融入當代文化生活。當觀眾對戲曲的欣賞從驚艷的耳目變為醉人的靈魂,感受到戲曲固有的中國審美精神,并從中汲取文化滋養和精神力量時,網絡“新舞臺”才能真正成為當代人共享的文化空間,成為傳統時尚的文化事件。
最新動態
相關資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