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做好網站營銷的基礎上,依托互聯網的優勢,可以將一個好的企業品牌形象推向客戶的眼睛,讓潛在用戶能夠建立深刻的理解。在做營銷網站的時候,我們必須從用戶的角度考慮,從用戶的需求出發做好品牌形象展示,讓客戶能夠看到,并且需要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和策劃。 以下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和業務范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
- 2021-01-22 00:30
原標題:網絡教育亂象頻發,網易有辦法等。推手成本占總收入的100%以上來源:新華每日電訊
近日,有網友發現,4家網絡教育機構的視頻廣告中同時出現了一名中年女性,自稱曾是數學老師,又曾是英語老師。有網友質疑:這樣的企業能做教育嗎?太不尊重家長和學生了!
長期以來,網絡教育行業的各種混亂一直受到網民的批評。制造焦慮,誘導網貸,私自修改課程內容,退費難……有一種情況,單單針對一家公司就有上千起投訴。
網絡教育亂象頻發,與這個行業的野蠻擴張有關。自疫情爆發以來,網絡教育因其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優勢而站在了窗口。為了進一步搶占市場,各大企業紛紛投放廣告獲取客戶。現在各大城市的主流商業區、地鐵站、公交機構、社區電梯、在線教育機構的廣告隨處可見。他們經常出現在各種綜藝節目中。
在商業上,企業有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發展邏輯,這是可以理解的。但仔細梳理幾家龍頭企業的財務報告,可以看到2020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的銷售和推手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超過100%。如此變態的比例,讓人懷疑企業是否還有足夠的預算投入主要的教學業務。
更重要的是,這種低水平的惡性競爭只會帶來巨大的內耗,不利于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,也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。可想而知,在不斷增加的廣告推手背后,一定有一個“水漲船高”的獲取客戶的成本。這種流量“黑洞”反過來又會加重企業的經營負擔。在瘋狂競爭的情況下,企業的資金鏈一旦斷裂,消費者權益應該如何保護?
在流量的背景下,互聯網式的“燒錢”、“圈地”的做法,在一些特定行業的早期發展中確實奏效了一段時間。但也有企業把這種“快攻打法”照搬到教育行業,顯然過于簡單粗暴。
無論是線上教育還是線下傳統教育,其本質都是教育。教育講究“慢工細作”。如果長期不能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,企業落戶的基礎在哪里?
德國的雅斯貝爾斯在《什么是教育》中寫道:“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一棵樹,一朵云推另一朵云,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。”顯然,這不僅僅是線下學校或者公立教師的職責和使命,更是每一個教育從業者的基本遵從。為了一路奔跑中的在線教育,請把你最初的心放在公共屏幕上!
(負責編輯:柯曉彤)
最新動態
相關資訊
